路15章

「父親對他說: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」(路15:31)
迷失的浪子、妒忌的哥哥和慈愛的父親三個性格鮮明的角色,組成了這個傳誦千古的
故事「浪子的比喻」。很多時候引用這段經文的講者會將重點放在小兒子身上,說我
們的生命就好像小兒子,離開了天父,與祂脫離了關係,現在應要悔悟,回到天父的
懷抱中。所以這個故事的主角是小兒子,故事的教訓是要我們好像小兒子轉回天父那
裏。
但從故事的下半段,就會知道故事的主題不是這麼簡單。因為在小兒子回家後,還有
一個後續的故事,就是一直在家管理家事的大兒子感到十分忿怒和妒忌,對父親大發
脾氣,不明白為何自己這麼努力做工反而得不到父親的愛和讚賞,因此不肯入到屋內
和其他人一同慶祝。大兒子在故事的後段也佔有不少的戲份,似乎應有重要的教導隱
含當中。
從本章第一二節可見,耶穌是因為有一班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耶穌和稅吏這種「千古
罪人」一同食飯,因此在背後議論紛紛,才一口氣說出三個故事表達那種「失而復得
」的快樂,是值得普天同慶的慶祝,但現在法利賽人對一班在罪中迷失的人悔改竟然
不但沒有感恩慶祝、歡喜快樂之情,反而表露不滿。他們的情況,就像在浪子比喻中
的大兒子一樣,雖然一直在父的家中,但他們的心卻和父親離得好遠,因為他們以為
要透過「行為」來嬴得父親的愛,他們不明白父親的想法: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
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」(路15:31)他們不明白,因為他們不是真的和父親同在,他
們其實也在和父親的關係中迷失了。
今日我們很多人也在神的家中負責很多事奉,但我們和神的關係會否像法利賽人和猶
太人一樣其實也在迷失中,是否以為要用行為和功績來得到神的讚賞?我們有否經歷
到神的同在和愛? 否則我們就會像大兒子一樣其實只是「身在家中的浪子」,請不要
忘記,在三個故事中,惟有大兒子在故事尾段還未被尋回進入屋內,誰才是整個敍事
中「真正的兒子」?不言而喻。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