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怨與公仇(撒下三章)

大衛雖然已被立為猶大王,但他仍不是整個以色列的王,因為當時只有猶大一個支派承認他是王,但其他支派仍未承認。另外,掃羅陣營的大將押尼珥也擁立了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做王,由便雅憫支派所支持。所以當時以色列仍處於分裂的狀態,大衛家和掃羅家對立,看看哪一邊能取得優勢壓倒另一方。

一個人的叛變將整個形勢逆轉了,那人就是押尼珥,經文告訴我們「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的時候,押尼珥在掃羅家大有權勢。」(撒下三6),甚至押尼珥可以肆無忌憚的和掃羅的妃嬪同房,可說是權傾朝野,伊施波設也要忌他三分。所以當伊施波設忍不住斥責他和掃羅的妃嬪同房時,押尼珥就老羞成怒,憤而投向大衛,與大衛立約,想以為轉為大衛陣營效力。押尼珥這樣做一來是因為對伊施波設的憤怒,另一方面也可能他已看得出,掃羅家大勢已去,不如早些改投陣營,撈多些政治本錢更化算。

大衛是同意和接納押尼珥的投誠的,條件是要押尼珥將掃羅許配給他的女兒米甲帶回來給他,於是米甲終於和可以和離別了十幾年的丈夫相聚。同時押尼珥還幫大衛穿針引線,想說服便雅憫支派的長老也投向大衛,最後甚至要招聚以色列其他支派也順服大衛,承認他是王。如果押尼珥能成功,以色列統一的日子就指日可待。

但這一切都被約押的行動破壞了,**約押是大衛手下的頭號猛將,他既痛恨弟弟亞撒黑被押尼珥殺了,也可能擔心押尼珥的加入會威脅他原本在大衛陣營中的地位。**總之,他用詭計騙押尼珥,假裝要和他說機密話,然後乘機殺了他。

大衛對約押殺了押尼珥一事有很大的反應,因為押尼珥不只是一個普通人,而是代表著掃羅家和以色列統一的重要人物,所以大衛先聲明殺押尼珥的罪不歸於他和他的國,而且在押尼珥下葬時表現得極為哀傷,好讓人知道殺押尼珥一事並不是他的心意。

**在這一章中,我們可看見在政治中充滿著各種波譎雲詭、爾虞我詐:**押尼珥投奔大衛不是安著好心,不是真心想承認大衛是神所膏立的王,而是想爭取更多政治本錢;約押殺押尼珥也不是為民除害,而是要報殺弟之仇,以及避免此人將來可威脅他的地位,既為私怨,亦為公仇;大衛夾在他們兩個中間,也要竭力擺各種姿態,去證明自己是無辜,讓百姓知道並不想害兩人中的任何一人。**但我們看見他們都是靠自己的才幹和想法去行事,並沒有去倚靠神,尋問神的心意。**原來在權力鬥爭中,要摒棄自己的想法,完全倚靠主真的不容易。結果押尼珥先為他的狂傲付上了代價,約押和大衛接下來又會否步上他的後塵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