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16章-「害怕」的結尾

「他們就出來,從墳墓那裡逃跑,又發抖又驚奇,什麼也不告訴人,因為他們害怕
。」可十六8
一個故事的最後一句是非常重要的,因為總結了整個故事要帶出的信息,好像童話故
事最後一句總是「從此以後,王子和公主就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。」只要一看這句,
就已經知道這個故事是童話故事。
同樣的原則放在福音故事,最後一句應是甚麼才配合?至少應像馬太福音的最後一句
:「我(耶穌)就常與你們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(太廿八20)讓人一聽到就會覺得
欣慰、平安、有盼望,才配合福音書中信主而得救的主題。但在馬可福音中,尾句卻
完全不是這回事。
在普遍的和合本版本中,馬可福音第十六章是有20節,最後一句是:「主和他們同工
,用神蹟隨著,證實所傳的道。阿們!」(可十六20)看來和馬太福音的結尾差不多,
到是提到主同在和門徒竭力傳福音。但其實按學者的研究,最可靠和古老的馬可福音
抄本中,第十六章其實只有8節,第9節及之後的經文要在較後期的抄本文本中才發現
。按照較安全的做法,會以最原本的文本為標準,那馬可福音第十六章8節其實就是
整卷福音書的結束處: 「他們就出來,從墳墓那裡逃跑,又發抖又驚奇,什麼也不
告訴人,因為他們害怕。」可十六8
讀者所看到的是門徒和婦女的驚慌和害怕,被託付的事也沒有做到。福音書以這個門
徒「害怕」的片段來做結尾實在令讀者感到相當洩氣,毫不興奮。可能也因為這樣,
所以後來教會要補充一段較「正常」的段落在後面,令福音書看來可以「福音」一點
,那就是第9-20節的經文。
但如果從整卷馬可福音的脈絡去看,以第8節作為結尾是不出奇的。在整卷馬可福音
強調了耶穌受苦、受逼迫的形像,而耶穌呼召跟隨祂的人也要和祂一同受苦。但一班
門徒從頭到尾多次表現出他們對認識主和跟從主的「害怕」(可四41,五15,六50,九6,十
32,十四50),直到最後,耶穌已從死裏復活了,他們的反應竟然不是充滿希望的興奮
,而是驚慌和害怕,連「天使」吩咐他們要告訴人耶穌復活的消息也做不到。
馬可福音寫作的背景是當時的信徒正受到各樣的逼迫,在生命和信仰上都受到威脅,
因此以門徒「害怕」的形像作為終結是要提醒當時的信徒,會否因為受逼迫就感到「
害怕」,而做不到神所託付的事?抑或已明白原來「受苦」就是跟隨耶穌的代價,而
願意無畏無懼的勇往直前,全然將生命交上,跟隨主耶穌的腳蹤?
反省問題: 今日當我們為信仰受逼迫和受苦時,我們的反應會否也是「害怕」?會否
因害怕而沒有去遵行神所託付的使命?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