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徒行傳第13章

中途折返,始終跑完 作者:何啟明

路加在巴拿巴和保羅向耶路撒冷教會完成送贈捐款的回程途中提到「(他們)帶著稱為馬可的約翰同去。」(徒十二25b)其後,馬可就被邀請加入第一次宣教旅程為幫手(十三5)。可是,旅程開始不久,他就中途折回。「保羅和他的同伴從帕弗開船,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,約翰卻離開他們,回耶路撒冷去了。」(徒十三13)。馬可在十五章的耶路撒冷會議後,第二次(A.D.50-52)宣教旅程開始時,又再次出現。那時,巴拿巴和保羅在應否再讓馬可加入宣教隊伍的事上意見分歧,鬧到面紅耳熱,最後分道揚鑣,變成兩個宣教隊伍(十五39~40)。馬可為何會在第一次宣教旅程時中途折返呢?原因可能有三:

1.思家心切,懼怕勞苦:馬可在一個富裕而又屬靈氣氛濃厚的家庭中長大(參徒十二12),是一位生性膽少,面對困難而易於放棄的青年人(參可十四51~52)。加拉太地區路途艱險,是疾病叢生的地方,再加上要踏上彼西底的安提阿那段艱辛的路程,必需攀登離海拔三千五百尺高的托羅斯(Taurus)山脈。年青人遠離溫暖的家鄉,思家之情及對前路的徬徨畏懼,可能是他中途退出,離開宣教隊伍的原因。

2.團隊變動,領袖更替: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(參四10),宣教隊伍開始時明顯是以巴拿巴為首(十三1、3)。馬可是被揀選作巴拿巴和保羅的「幫手」(十三5),扮演著二線的角色。當宣教隊伍到了帕弗,就遇到當地省長士求.保羅。那時,巴拿巴似乎仍是這宣教隊伍的領袖(十三7)。然而,離開帕弗之後,保羅的名字卻開始放在團隊名單的首位,那裏說:「保羅和他的同伴從帕弗開船,來到旁非利亞的別加」(十三13a),而就在這時候「約翰卻離開他們,回耶路撒冷去了」(十三13b)。保羅漸漸扮演帶領角色及巴拿巴慢慢退居二線是顯然而見的(無論這是巴拿巴為造就保羅而主動退下抑或是無奈地被逼退下),而年青的馬可未必能立刻適應保羅的領導風格,既然如此,馬可的離去也許是預料中的事!

3.信念不同,路線分歧:馬可中途退出,最大的可能性及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應該是宣教策略與路線上的改變,即是從專以猶太人為主的傳福音策略,慢慢轉而到向外邦人宣教的策略上。馬可對此策略感到不太適應,甚至不能認同,因而退出這個宣教隊伍。路加在前面士求保羅的歸信事件,特意提到「掃羅又名保羅」(十三9a),這是意味著福音的工作,從這時開始就越來越多集中在非猶太人中間工作。馬可定居耶路撒冷,也在一個非常保守及虔誠的猶太人家庭中長大(參西四11b),慣於與奉割禮的人一起事奉。再且,巴拿巴與馬可跟保羅分開後,他們就往居比路去(十五39c),顯明他們的宣教策略仍是集中在猶太人。因此,信念不同與路線分歧可能是馬可中途折返的最主要原因。

但無論何種原因,馬可中途折返是鐵一般的事實。不過,十多年後,保羅事奉晚期向歌羅西教會問安時,卻提到馬可後來是與他同工,並成為他的安慰(參西四10~11)。保羅寫信給腓利門時,提及馬可是他的同工(參門23~ 24)。還有,保羅在獄中寫信給屬靈的兒子提摩太時,要求他帶同馬可來與他會合,並說「因為他(馬可)在服事上於我有益。」(提後四11b)保羅指出馬可後期在福音的工作上、在宣教的事奉上,是一位最合用的同工。傳統記載,馬可後來到了埃及傳道,並且在亞歷山大創立了教會。

思想:福樂神學院領袖學退休教授甘陵敦(J. Robert Clinton),將領袖的結局歸為四大類別:第一類屬「提早夭折」(Cut-Off Early),因著特殊原因,如病死或殉道而提早走完事奉的旅程、第二類屬「晚節不保」(Finishing Poorly),失去了起初愛主的心,事奉慢慢走下坡;第三類屬「結局平平」(Finishing So-So),前期事奉頗有建樹,可惜後期無功也無過;第四類屬「盡忠到底」(Finishing Well),一生愛主侍主,縱然遇到重重困難與逼害,仍一直不違天示,忠心跑完事奉的道路。或許,我們在「盡忠到底」一類中可加插一個分類,就是「中途折返,始終跑完」。你是屬於那一類的事奉者?

(靈修文章已獲「爾道自建)授權使用)

祈禱:在侍奉中有時我們也會灰心失意,求主保守我們侍奉的心,不畏艱難,忠心服侍主。

 

Tags: